服役兵的钱财补发完之后,所有人都忙了起来,就昀哥儿反而没事了。
“昀哥儿你盯着这几个铜币看很久了,在心疼刚发出去的钱?”李复看了看四周堆叠着的珠宝、银钱笑道。
原郡守虽然把郡守府衙中的钱财都快搬空了,但估计他打死也没想到昀哥儿会这么有魄力把辛氏等人的府邸给抄了。
辛氏从晋朝亡国避难凉州,之后一直在此地落地生根,历经多少代了,积攒的财富可以说不计其数。
甚至辛氏还修建了地下钱库,整个挖空的地下铺的地砖都用的是金银,里面更是堆积了数不清的财宝。真的人钱财越多就越贪婪,舍不得给出去一分一毫了。
这次收缴入库这么多钱,花出去的不过毛毛雨。
再则,李复知道昀哥儿的性子很独特,他喜欢享受,吃不起很多苦。但又不是那种贪婪入心的人,很明白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这样的道理,因此这会儿李复也只是在开玩笑。
昀哥儿皱着眉。
这段时间查抄的钱财太多,所以都临时堆积在了郡守府衙的仓库之中,之前培养的几个东账房也全从陇县调拨了过来,现在都在紧急清点入账之中。
这是财政收入,之后是需要在财报公示的。
李复看昀哥儿还是没说话,忍不住走过去又叫了一声昀哥儿。
“阿爹,我是在思考铜币跟银两的关系。”昀哥儿对这一点真的有点头疼,因为很早之前他就发现梁国的货币体系现在有点崩了,但那会儿不是摆烂做个咸鱼么,这些事是朝堂诸公的事,跟他一个小孩子有什么嘛。
可现在有关系了。
谁叫他有一个天天想要造反的爹,那要是站在上位者的角度看,这关系就跟他有关系了。
这两天昀哥儿其实看了一点这个时代的一些经济书比如《货食记》、《财论》等,越看头就越大。
这些经济书的描写都是从侧面描写,大多还是用一些物价的变化来反应朝政,根本不是专门的经济书。
但也正常。
虽然梁朝总体而言其实已经很发达了,比如他已经有了造纸术、烟花、活字印刷、曲辕犁等等,这些压根轮不到昀哥儿去发明。
最关键是发明了其实也只是小名声,甚至如果要走仕途还弄这些东西,只会被称呼为玩物丧志。经济也一样,有人注意到了,可主要还是想借着经济这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施政理念,没谁真正关注经济本身。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局限性,这是没办法的事。
看了些书,虽然帮助不多,但昀哥儿也还是琢磨出了一点头绪。
梁国开国初,因为刚刚经历战乱,经济萎靡同时人口也因为战争死亡很多。因此在最开始时民间的交易不多,于是社会间就大多以比较珍贵的丝帛作为货币。可随着梁国经济的复苏,人口增多,那再用丝帛作为货币就不合适了。为了社会安定,朱渊就铸造了大钱铜币。
最开始的铜币用料十足,虽然铜币俗气了一些,但整体还是算雕刻精美的,加上梁国前期大治,朝廷信用相当好。
大钱铜币很快就顶替了丝帛成为正儿八经的流通货币,并且十分保值。朱渊也是严厉打击私铸和滥铸,所以大钱铜币的购买力直线上升。
也就是说,从朱渊那会儿起,其实流通货币就不是金银,这两样贵重金属是用作私人收藏或者是被铸造成一些精美的器具,偶尔用来赏赐属下用的。
这个局面一直持续到现在。
为什么现在还是自发流行起用银子作为通行货币了?这从《货食记》中的一些中州各地的风俗描写中,昀哥儿可以看出一些。
大约是从道君皇帝开始,因为税收越来越难,朝廷没钱,于是当时的‘财务部’干了一件比较愚蠢的事。
那就是他们把收来的铜币重洗铸造了,但这回再铸造,不仅分量变轻了,甚至还有些粗制滥造。货币的价值,他们却还将它视同原来一样。
虽然这样十块变成了二十块,可是这样的铜币融入市场之后效果简直炸裂,铜币的购买力马上就开始下降。
随后更是设定州牧制。
那些州牧为了自己截取一部分税收,于是有矿的也开始开矿铸造劣质钱,没钱的也学着‘财务部’的做法做。怎么你皇帝做得我就做不得?你就说吧,我税收有没有给你交齐就完了。最后这些劣质钱又流入国库,皇帝就发现不对了啊。
这不行。
本来按照原来的规定,其实有一部分粮草是可以用铜币替代的,这铜币最保值的时候,财务部宁可接收铜币。
现在情况不对,于是皇帝开始下旨把可以用铜币代替粮草的份额越划越小,到了上代皇帝,就差说我不要铜币,你给粮食跟布匹就行。
皇帝自己都快不认了,于是大钱铜币的贬值速度由此可见。
因此在民间,白银就开始作为流通货币流通起来。可本质上,白银不是官方认定的流通货币。
昀哥儿早就发现这个时代真挺发达的,金、银的挖掘量还有储备量在整个社会中挺高的,这从辛氏地下钱库挖出来的多寡就可以佐证。可绝大部分的寻常乡民中却又几乎很少看见,因为它们都集中在了少部分的上层人口中,就跟他们垄断田地一样。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个时代的人特别注重身后事,还有大量的金银都会随着他们的墓葬埋入地底下,全是浪费。
所以现在昀哥儿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铜币不值钱,但银子在乡民中虽然保值,可流通量不高。
可一个治理之地要发展起来,那必须要刺激消费。
得让乡民手中有富余的钱,再让他们把钱消费起来,只有这样,他跟阿爹才会有税收可以进账,只有这样才是良性循环。
财富要散出去再收回来,如此往复才好。真全集中在他手里又不散出去有什么用,他的定位不是商贾,不是普通富户,而是是造反头头,以后是奔着推爹当皇帝去的。
屁股的位置在哪里,脑子就要在哪里思考嘛。
当然依照目前李氏在汉阳郡的公信力,他们可以替大钱铜币撑腰,成为大钱铜币价值的证明者,也可以在短时间内让汉阳郡的人重新对大钱铜币的购买力升起信心。
可昀哥儿知道不行。
他可以短暂用自己的公信力来让大钱铜币重新获得乡民信任,可这样一来,外来的劣质大钱铜币一定会大面积流入汉阳郡,这根本不是持久之计。
可惜他阿爹还只是汉阳郡,要是凉州牧的话,昀哥儿也想要铸币发行了。到时候把大钱铜币全部收缴,发行新样式货币。
这样一来,凉州就会自成交易系统,也会使凉州治下彻底绑定李氏父子,对李氏父子的认同感更高。
而对外交易也不怕钱财不流通,凉州新币也是用铜制造的,到时候设定几比几的额度对换就可以了。换回来就融了,重新铸造新币嘛。只要李氏不断发展,完全可以用新币去收割其他几州的钱财了。
可现在说这个还为时过早。
昀哥儿嘀嘀咕咕跟李复念叨了半天,李复听得云里雾里,最后总结道:“昀哥儿你既然有想法,就按照你说的去做好了。”
“我不是学经济的啊。”昀哥儿头疼,大学生昀哥儿学的是考古啊。
这点皮毛还是因为大学生昀哥儿那会儿是信息时代,他东看一眼西看一眼乱七八糟能够回忆起来的东西了。
“阿爹,咱们先悄悄建造几个李氏钱庄吧,各州都去建。”昀哥儿忽然道。
这个李氏钱庄目前主要办理业务就是存钱,但不是那种你来存钱我还给你利息的那种,想多了。这种钱庄也是替你存钱,可相反你还要给保管费。
类似这种钱庄这个时代也早就有了,它们的存在是因为不管是大钱铜币也好还是银子也好,如果外出做生意,大量的银钱携带不方便,那么就可以找有信用的钱庄存钱。
存完之后会给你兑换票,这票也叫飞钱。之前辛娘有不少私款,就是她以前存的飞钱。之后只要同一家钱庄开在不同地方,就可以用飞钱去兑换出钱财来,这样携带就方便了很多。
不过钱庄不是谁都能开的。
一要公信力高,二要有足够的武装力量,三就是要有足够的金银作为打底了。
巧了不是,昀哥儿都有。
昀哥儿决定先用钱庄,开始尝试收缴大钱铜币,等以后时机成熟就铸造新币。而且他一定要成立专门的财务部,非得弄点经济专家给他去分析经济构架。
主打一个就是遏制后代别私自就瞎铸造钱币,弄好了,他们还可以铸造纸钞,这样携带比铜币更方便。可是纸钞需要的当权者公信力还要大,不然纸钞就是一堆废纸。
还有在各州开设钱庄,不仅为接下来他想要发展的贸易所用,还可以做暗桩用。
有一说一,凉州偏僻,真的消息也太闭塞了。其他州的一些消息,真的要传好久才传过的,甚至有的直接不传过来了。
昀哥儿忍受不了,他决定玩一把谍战。
做出决定昀哥儿办事是很快的,当下就把范旭给叫了过来。谍战跟经济战,昀哥儿觉得适合找他。
这点骞珪脑子没范旭灵活。
首先是跟他说开办钱庄的事,等以后定鼎天下,昀哥儿还打算直接改名叫皇家银行,问就是好玩。
然后就跟他说让他去找一些脑子灵活,人也比较忠诚且有头脑的人,之后就分散出各州去成为钱庄的主事人。到时候再派单人跟他们上下线联系互通情报,内容传递昀哥儿还想出用数字加文字解密的方式作为信息交流方式。
一二三四五的李氏数字现在稍微有些普及了,再把一些常用文字没有规律地写好,各自对应好数字。情报用数字写,看的人用数字去找文字,到时候把文字组合起来就行。隔一段时间,还可以把文字打乱,重新对应数字。
范旭听着昀哥儿嘀嘀咕咕念叨这些东西,说实在的,他被这个小主公的阴险跟心机有点震惊到。但同时也有种不错不错,未谋先算,还没开始争天下呢,就已经开始铺设棋子了的欣慰感。
昀哥儿兴致勃勃。
之前第一次实验线下沙盘他就很期待,这次主动搞谍战他也觉得有意思。
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嘛,反正现在冬天他也没什么事啊。